皮膚科醫生奧禹森最近在社交媒體上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:防曬是需要天天做的,但防曬霜不一定需要每天涂。這個看似矛盾的說法,其實蘊含著科學的防曬理念。
我們需要明確防曬的本質。防曬的核心目的是防止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,包括曬黑、曬傷、光老化和皮膚癌風險。紫外線中的UVA和UVB無論陰晴雨雪都會存在,只是強度不同。因此,防曬確實應該成為我們日常護膚的一部分。
奧禹森醫生指出,防曬的方式是多樣化的,不一定非要依賴防曬霜。在紫外線較弱的陰天,或者當我們主要在室內活動時,完全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實現有效防曬:
1. 物理遮蔽:戴帽子、太陽鏡,穿長袖衣物,這些都能有效阻擋紫外線。在紫外線指數較低的日子里,這可能比涂防曬霜更舒適方便。
2. 避開強光時段:上午10點到下午4點是紫外線最強的時段,盡量減少這段時間的戶外活動。
3. 利用陰影:走在樹蔭下或使用遮陽傘,也是簡單有效的防曬方式。
奧禹森醫生特別強調,過度使用防曬霜可能帶來其他問題:某些防曬成分可能引起皮膚敏感,厚重的防曬霜可能堵塞毛孔,而且頻繁清洗防曬霜也會對皮膚屏障造成負擔。
那么什么時候必須使用防曬霜呢?專家建議:在紫外線強烈的晴天進行戶外活動時、在海邊或雪地等反射強烈的地方、長時間駕駛或坐在窗邊時,這些情況下防曬霜是必不可少的。
奧禹森醫生的觀點提醒我們:防曬應該是靈活、理性的。我們要養成每天關注紫外線強度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的防曬方式的習慣,而不是盲目地每天涂抹防曬霜。科學防曬,才能讓我們的皮膚在得到保護的同時,也保持健康舒適的狀態。
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dariustar.com/product/353.html
更新時間:2025-11-19 14:37:27